廣東藥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藥學綜合二》考試大綱
學習頻道 來源: 廣東藥科大學研招辦 2025-02-26 大 中 小
廣東藥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統(tǒng)一考試
《藥學綜合二》考試大綱
考查目標
藥學綜合二考試范圍為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三門科目中考生可任選兩門。要求考生系統(tǒng)掌握上述學科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綜合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答題方式
閉卷、筆試。
二、題量、題分及考試時間
滿分為300分。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三門中考生任選兩門,每門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一、生物化學
生物化學研究生入學考試是為所招收與生物化學有關專業(yè)碩士研究生而實施的具有選拔功能的水平考試。生物化學是研究生命的化學組成及其在生命活動中變化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其任務主要是從分子水平闡明生物體的化學組成,及其在生命活動中所進行的化學變化與其調控規(guī)律等生命現(xiàn)象的本質。當今生物化學越來越多的成為生命科學的共同語言,尤其是基因信息的傳遞、基因重組與基因工程、基因組學與醫(yī)藥學等知識點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學科。在工業(yè)、農業(yè)、食品工業(yè)和醫(yī)藥的發(fā)展中也發(fā)揮出越來越明顯的促進作用。要求考生比較系統(tǒng)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掌握各類生化物質的結構、性質、功能及其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的基本途徑和調控方法;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參考書:
王鏡巖等. 《生物化學》上、下冊,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一章 糖類
1. 糖類的概念及功能
2. 重要的單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結構和性質
3. 糖的鑒定原理
第二章 脂質
1. 生物體內脂質的分類,其代表脂及各自特點
2. 甘油脂、磷脂以及脂肪酸特性
3. 油脂和甘油磷脂的結構與性質
第三章 蛋白質化學
1.蛋白質的化學組成,20種氨基酸的簡寫符號
2.氨基酸的理化性質及化學反應
3.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一級、二級、高級結構的概念及形式)
4.蛋白質一級結構測定的一般步驟
5.蛋白質的理化性質及分離純化和純度鑒定的方法
6.蛋白質的變性作用
7.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第四章 酶
1.酶的概念及酶的特點
2.酶的分類及命名
3.酶活性調節(jié)的因素和酶的作用機制
4.酶的分離提純基本方法
5.酶促反應動力學以及酶活力的測定
6.其他酶如抗體酶、核酶,固定化酶基本概念和應用
第五章 維生素與輔酶
1.維生素的分類及性質
2.各種維生素的活性形式、生理功能
第六章 核酸化學
1.核酸的組成與結構
2.核酸的理化性質
3.核酸的研究方法
第七章 激素
1.激素的分類
2.激素的化學本質;激素的合成與分泌
3.常見激素的結構和功能(甲狀腺素、腎上腺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4.激素作用機理
第八章 新陳代謝和生物能學
1.新陳代謝的概念、類型及其特點
2.ATP與高能磷酸化合物
3.ATP的生物學功能
4.電子傳遞過程與ATP的生成
5.呼吸鏈的組分、呼吸鏈中傳遞體的排列順序
第九章 糖的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
1.糖的代謝途徑,包括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和有關的酶
2.糖的無氧分解、有氧氧化的概念、部位和過程
3.糖異生作用的概念、場所、原料及主要途徑
4.糖原合成作用的概念、反應步驟及限速酶
5.糖酵解、丙酮酸的氧化脫羧和三羧酸循環(huán)的反應過程及催化反應的關鍵酶
6.光合作用的概況
7.光呼吸和C4途徑
第十章 脂類的代謝與合成
1.脂肪動員的概念、限速酶;甘油代謝
2.脂肪酸的-氧化過程及其能量的計算
3.酮體的生成和利用
4.膽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及膽固醇的轉化及排泄
5.血脂及血漿脂蛋白
第十一章 氨基酸代謝
1.蛋白質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吸收及必需氨基酸的概念
2.氨基酸的一般代謝:脫氨基作用及脫羧基作用
3.氨基酸的幾種脫氨基的作用方式
4.谷氨酸氧化脫氨作用
5.轉氨基作用:概念、酶及輔酶
6.聯(lián)合脫氨基作用:概念、過程及嘌呤核苷酸循環(huán)
7.氨基酸的脫羧基作用
8.氨的來源與去路
9.尿素合成的部位、鳥氨酸循環(huán)的基本步驟、尿素分子中2個氮原子的來源及鳥氨酸循環(huán)的意義
10.α–酮酸的代謝及谷氨酸徹底氧化中產生的ATP
11.氨基酸合成途徑的6種類型
12.一碳單位的概念、來源、運載體及生理意義
第十二章 核酸的代謝
1.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謝的終產物
2.核苷酸合成的兩條途徑(從頭合成及補救途徑)的概念及合成部位
3.從頭合成中嘌呤核及嘧啶核各原子的來源及合成的基本過程
4.脫氧核苷酸的生成
5.核苷酸的補救途徑
6.核苷酸從頭合成的抗代謝物
二、分子生物學
《分子生物學》考試大綱適用于廣東藥學院微生物與生化藥學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分子生物學是是研究核酸等大分子的功能、形態(tài)結構特征及其重要性和規(guī)律性的科學,是人類從分子水平上真正揭開生物世界的奧秘、由被動地適應自然界轉向主動地改造和重組自然界地基礎學科。它的主要內容包括:分子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和發(fā)展簡史、染色體與DNA的結構、生物信息的傳遞過程、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調控機制、分子生物學研究技術、分子生物學在醫(yī)學、發(fā)育學、基因組學及其它領域的應用。要求考生對其基本概念有較深入的了解,能夠系統(tǒng)地掌握遺傳信息傳遞的基本過程,生物大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調控機制,并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書:
[1] 朱玉賢等.《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本杰明·盧因.《基因VIII》,第一版.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第一章 緒論
1.分子生物學的基本概念、研究內容、發(fā)展簡史。
2.分子生物學相關概念:①DNA重組技術;②基因組;③結構基因組學;④功能基因組。
第二章 染色體與DNA
1、染色體與DNA的結構特點。
2、DNA復制:DNA復制的機制及主要方式,DNA復制的調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的復制特點。
3、DNA修復的方式及其機制。
4、轉座子的概念、分類和結構特征,轉座作用的機制和遺傳效應。
第三章 生物信息的傳遞(上)-從DNA到RNA
1、啟動子的概念、基本結構特點及其作用。
2、增強子的概念及其功能。
3、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轉錄的基本過程。
4、真核生物啟動子對轉錄的影響。
5、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內含子的剪接、編輯與化學修飾。
6、原核生物中兩種類型的終止子及其結構特點。
第四章 生物信息的傳遞(下)-從mRNA到蛋白質
1、遺傳密碼的性質,tRNA的結構特征、功能與分類,氨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特點。
2、核糖體的組成、rRNA的種類及功能、核糖體的功能。
3、蛋白質合成的生物學機制,蛋白質運轉的兩種機制。
4、真核生物的蛋白質降解過程。
第五章 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
1、分子生物學常用操作技術——質粒DNA、基因組DNA、總RNA和mRNA等核酸分子的提取、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技術、核酸瓊脂糖凝膠電泳、核酸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技術、核酸雜交技術。
2、基因克隆基本方法與流程、cDNA文庫的建立。
3、SNP技術及其應用。
4、酵母單雜交法和酵母雙雜交法的原理及其應用。
5、熟悉以下相關技術:①RACE技術、②cDNA差示分析法、③RNA干擾(RNAi)④基因芯片技術的原理及其應用。
第六章 基因的表達與調控(上)--原核基因表達調控
1、原核基因調控機制的類型和特點。
2、降解物對基因活性的影響、細菌和應急反應。
3、乳糖操縱子的結構和調控模式。
4、色氨酸操縱子的調控模式、弱化作用的概念,弱化子與前導肽的序列特點。
5、半乳糖操縱子和阿拉伯糖操縱子的結構特點及調控模式。
6、原核生物中轉錄后調控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第七章 基因的表達與調控(下)--真核基因表達調控的一般規(guī)律
1、斷裂基因與選擇性剪接調控;基因家族的概念與類型;
2、真核與原核基因表達調控差異
3、轉錄前水平表達調控的類型與特點
4、轉錄水平調控:順式調控元件的類型、結構特點與功能,反式因子的類型、結構與功能,轉錄調控主要模式與特點。
6、轉錄后水平調控類型與特點
第八章 疾病與人類健康
1、癌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概念
2、腫瘤發(fā)生的分子生物學機制
3、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結構特性
4、基因治療的概念、常用的載體及治療原則,基因治療的歷史和現(xiàn)狀。
第九章 基因與發(fā)育
1、主要組織相容復合體的表達調控。
2、免疫體系相關基因的表達、免疫體系的發(fā)育。
第十章 基因組與比較基因組學
1、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內容及科學意義
2、基因組學、比較基因組學的定義和基本內容
三、細胞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是一門以細胞為基本單位,研究生物體生長與發(fā)育、遺傳與變異、生殖與分化、衰老與死亡等生物學特性的科學。它的主要內容包括:細胞生物學研究技術、細胞的分子基礎和基本概念、細胞膜及物質的跨膜運輸與信號傳遞、細胞核及其全能性和可塑性、細胞增殖及其調控、生命發(fā)育的基本過程、細胞分化與發(fā)育的表達調控、細胞的衰老與凋亡等。要求考生對其基本概念有較深入的了解,能夠系統(tǒng)地掌握生物體生長、發(fā)育、衰老、死亡這些生命發(fā)育基本過程的細胞互作、表達調控機制,并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書:
[1] 翟中和等.《細胞生物學》,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韓貽仁.《分子細胞生物學》,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第一章 緒論
3.細胞生物學的定義、研究內容、總趨勢、重點領域。
4.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
第二章 細胞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
1.細胞的基本概念:細胞是生命活動基本單位的含義;細胞的基本共性
2.原核細胞和古核細胞的概念。
3.真核細胞基本知識概要:基本結構體系;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比較。
第三章 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
1.各種研究方法(光學顯微技術、電子顯微技術;超速離心分離技術、細胞內成分的顯示、細胞內特異核酸序列的定位與定性、放射自顯影、定量細胞化學分析技術;細胞培養(yǎng)、細胞工程、顯微操作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主要應用。
2.用于細胞生物學研究的主要模式生物的特點及應用。
3.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的最新進展。
第四章 細胞質膜
1.生物膜結構模型的研究史。
2.流動鑲嵌模型及脂筏模型的主要特點;目前對生物膜結構的認識要點。
3.膜脂的類型、運動方式;脂質體的形成、特點及主要應用。
4.膜蛋白的類型、內在蛋白與膜脂的結合方式;去垢劑的類型、作用特點及主要應用。
5.膜的流動性的構成及生物學意義。
6.細胞質膜的基本功能。
7.膜骨架的定義;紅細胞膜骨架的構成及生物學意義;膜骨架的研究進展。
第五章 物質的跨膜運輸
1.膜轉運蛋白的類型及功能。
2.各種跨膜轉運方式(被動運輸、主動運輸、簡單擴散、協(xié)助擴散、ATP驅動泵、耦聯(lián)轉運蛋白、光驅動泵、協(xié)同轉運)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功能。
3.子泵的類型、結構特點及功能。
4.胞飲、吞噬、胞吞、胞吐作用的定義、作用機制及生物學意義。
5.水孔蛋白的結構特點、生物學意義及研究進展
第六章 細胞的能量轉換——線粒體與葉綠體
1.線粒體亞顯微結構、化學組成及酶的定位。
2.線粒體的主要功能。
3.線粒體內膜進行能量轉化(氧化磷酸化)的過程與機制。
4.葉綠體的顯微形態(tài)特征、超微結構與化學組成。
5.葉綠體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的過程、光合作用單位、兩個光系統(tǒng)的結構和作用, 原初反應以及電子傳遞、光合磷酸化的機理。
6.線粒體與葉綠體蛋白質的運送和裝配。
7.線粒體與疾病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半自主性。
8.線粒體和葉綠體的DNA、蛋白質的合成。
9.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增殖與起源。
第七章 真核細胞內膜系統(tǒng)、蛋白質分選與膜泡運輸
1.細胞質基質的結構和功能。
2.細胞內膜系統(tǒng)的概念和各組分(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與過氧化物酶體)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和主要功能。
3.細胞蛋白質合成和分選的相關概念和分選的原理。
4.兩種蛋白質糖基化修飾和加工的基本過程。
5.溶酶體的生物發(fā)生。
第八章 細胞信號轉導
1.細胞通訊的概念及方式
2.受體、配體、第一信使、第二信使及分子開關的概念、類型及作用機制。
3.信號轉導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信號蛋白及相互作用、主要特性
4.細胞內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核受體及NO的結構特點及信號轉導機制
5.G蛋白耦聯(lián)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G蛋白耦聯(lián)受體的結構特點與激活機制;G蛋白耦聯(lián)受體介導的細胞信號通路(以cAMP為第二信使的信號通路、以肌醇-1,4,5-三磷酸(IP3)和二酰甘油(DAG)為雙信使的磷脂酰肌醇雙信號通路和G蛋白耦聯(lián)離子通道的信號通路)的組成、信號分子的結構特點、反應鏈、信號傳遞機制及生物學效應。
6.酶聯(lián)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受體酪氨酸激酶(RTK)和Ras蛋白的結構特點;RTK –Ras蛋白信號通路的組成、反應鏈、信號傳遞機制及生物學效應;受體絲氨酸/蘇氨酸激酶、受體酪氨酸磷酸酯酶、受體鳥氨酸環(huán)化酶酪氨酸蛋白激酶聯(lián)系的受體的結構特點及其介導的信號通路的生物學效應。
7.細胞表面整聯(lián)蛋白的結構特點及其介導的信號通路的組成和生物學效應。
8.細胞對信號的整合反應方式及特征;蛋白激酶對信號網絡系統(tǒng)整合的調控作用;信號的解除和終止的機制。
第九章 細胞骨架
1.細胞骨架的廣義和狹義概念與細胞骨架的作用;
2.微絲的結構與組成;
3.微絲結合蛋白的種類與功能;
4.微絲的組裝過程、影響因素與動力學特點、影響微絲的組裝特異性藥物;
5.微絲的功能;
6.微絲在肌收縮中的作用及肌收縮的滑動絲模型及分子基礎;
7.依賴于微絲的分子馬達-肌球蛋白類型、結構及作用特點;
8.微管的結構組成與結構特點;
9.微管結合蛋白的功能;
10.微管的組裝過程、影響因素與動力學特點、影響微管的組裝特異性藥物;
11.微管組織中心的概念、種類;
12.微管的功能;
13.依賴于微管的分子馬達-驅動蛋白、胞質動力蛋白的結構及功能;
14.驅動蛋白沿微管運動的分子機制;
15.鞭毛與纖毛的結構與運動機制;
16.中間絲的主要類型、組成成分;
17.中間絲的組裝過程與特點;
18.中間絲的功能。
第十章 細胞核與染色體 陽光文庫 http://ukshopfit.com/wenku/